系统容量 | 较高1:64分光比 |
背板带宽128G | |
接口 | 12个GE接口(8路千兆RJ45口,2路Combo口,4路万光口) |
4个固定EPON接口 | |
PON接口 | 上下行对称1Gbps传输速率 |
PON口平均发光功率:+2dbm ~ +7dbm | |
PON口接收光灵敏度:不小于-30dBm | |
安全性: ONU认证机制 | |
网络覆盖半径: 较远60公里 | |
遵循的标准 | IEEE802.3ah |
IEEE 802.1D, Spanning Tree | |
IEEE 802.1Q, VLAN | |
IEEE 802.1w, RSTP | |
IEEE 802.3ad 物理链路静态/动态聚合(LACP) | |
Ethernet – II, Ethernet-SNAP | |
IEEE 802.3ad VLAN Stacking( Q in Q) | |
服务质量 | 背压式流控(半双工) |
IEEE 802.3x流控(全双工) | |
IEEE p802.1p, CoS | |
WRR、SP和FIFO队列调度算法 | |
支持802.1P/DSCP**级Mark/Remark | |
基于每个ONU的上行和下行限速功能 | |
支持DBA和SLA功能 | |
VLAN | 基于端口的VLAN |
GVRP | |
IEEE802.1Q VLAN中继 | |
QinQ,并支持灵活QinQ | |
组播 | IGMP v1/v2/v3 |
IGMP Snooping | |
组播VLAN,受控组播功能 | |
可靠性 | 单方向链路检测协议,防止生存树环路 |
扩展槽EPON光模块热插拔 | |
EAPS快速环路保护功能 | |
EPON光路保护 | |
网络安全 | 限制每端口较大用户数 |
端口隔离 | |
报文风暴控制 | |
基于数据流的ACL 访问控制功能 | |
PON口传输数据加密 | |
配置管理 | CLI, Web, SNMP, TELNET、集群等多种管理方式。 |
RMON v1, 1,2,3,9组 | |
SSHv1/v2 | |
可通过TFTP和FTP进行软件升级和bootrom升级 | |
本地或服务器syslog记录系统日志 | |
中英文命令提示 | |
ping, traceroute等网络测试工具 | |
调试输出debug | |
物理特性 | 442mm(W) x315mm(D) x 44mm(H) |
安装: 标准19”机架 | |
重量:2Kg | |
环境要求 | 工作环境:-10℃~55℃;10%~85%无冷凝 |
存储环境:-40℃~80℃;5%~95%无冷凝 | |
电源 | 输入电压:AC100~240V,输入频率47~63Hz |
支持双电源输入 | |
输入电流:1A/230V | |
功率: 较大48W |